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生天地 > 学生作品:百年的水与火

学生作品:百年的水与火

发布时间: 2013/12/19 16:01:00 访问次数: 3667
 

 
百年水与火
 
2015届高中学生 赵睿
 
 
 
 
 
  你可曾还记得那个冬天?在那个充斥着阴霾和风雪的冬天,那个让中华大地饱受华北事变屈辱的冬天,当大多数人还畏惧地躲在安乐窝里对中华民族存亡之大事不闻不问的时候,在北平街头,在凛冽的寒风中,曾经平凡的不起眼的默默无闻的女一中人发出了最不平凡的吼声“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五省自治!”“收复东北失地!” “打倒汉奸卖国贼!”“武装保卫华北!”等口号响彻北平。
  从那一刻起,这所伟大名校的名字,就被烙上了不朽光辉,无论岁月如何更替,即使是这里的名字从女一中变作了一六一中学,它所承载的责任与光荣,也只会愈发的光彩夺目从不见丝毫褪色。
  今天,一座小小的校史馆落成,也许并不起眼,却无处不散发出那只属于一六一的独特魅力。
  从黄庐隐、石评梅、孙祥偈这些先进人士带着她们的老师李大钊先生的希望,来到女一中开始,白驹过隙间,已是一百年的峥嵘岁月,一百年,当初的一滴水犹在,当初的一炉火犹在,但是已是滴水穿石,星火燎原。李大钊先生应该感到欣慰,他大力扶持的这所学校,在百年间,不断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回头望去,我仿佛还能看见“五&S226;四”爱国运动的集体罢课、“一二&S226;九”爱国学生运动的游行示威、开国大典热情洋溢、抗美援朝的投笔从戎、改革开放的跨越发展,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是祖国需要,一六一人,从来都是都坚定地站在第一线。在时代的前沿,那些喊着“站出来,让祖国挑选”的人,从未离开。
这种辉煌,不需要记得,因为我们从未忘记,这种自豪,不需要提起,因为我们从未失去,这种精神,不需要传递,因为它已经深深嵌进了我,嵌进了每一个一六一人的脑海中,融进了每一个一六一人的血脉里。难怪学长们说:“一六一出来的,走到哪儿都认得出!”
  我应该为自己庆幸,我有幸能赶上许多比我伟大的的多的先辈都无法赶上的,学校成为百年名校的日子,我有幸得以自豪地说:“我是百年名校的学生!”我还有幸能享受百年积淀所带给一六一人的一切,诸如80年代初学校引导教师进行的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及80年代末,在市、区政府的支持下,对校舍进行的全面改造,形成具有民族风格的仿古建筑群,90年代起,学校开创对外交流的新局面,先后与法国、韩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开展友好交流活动,到如今的2013年,学校被评定为北京市“百年学校”,市领导为我校揭牌。问我为什么如此自豪?这就是答案!
  时代的前沿在那里,过去的终归是过去,我们,在这一滴水,在这一炉火的指引下,前进着。续写着百年的水与火,其实并不难,不是吗?
  想想看吧,在越来越多的学生活动上,这份辉煌,还在继续,在一次一次的是市运动会中,一次一次的科技竞赛里,一滴水汇成的江河在滚滚奔腾,在不断壮大发展着,在一次次获奖的喜悦间,我们还在延续着这百年的水与火;高考升学率100%,重点率95%以上,文科成绩连续三年进入北京市前十名,在一次次金榜题名的荣耀后,我们还在延续着这百年的水与火;甚至是一次次最普通的升旗仪式上,在高呼“做人诚实守信,做事求真务实”的时候,我们也在延续着这百年的水与火。
  还记得我说的吗?
  这种辉煌,不需要记得,因为我们从未忘记……
  就像那句俗话一样,今天我们一六一人而骄傲,明天,母校会以我们而自豪。现在,该是我带着百年的水与火,向新百年进发的时候了。
  前进,我亲爱的母校!
                                                (指导教师:高永洁)
 
 
 
 
 
注:本文在2013年12月13日《北京日报》第18版以《百年水与火》为题节选刊载 
 
 

 
 
推荐】【字体: 】【打印】【关闭
 

本站总访问量: 131861 人次 | 最高峰 889 人在线 | 当前有 78 人在线 | 信息中心 | 管理登录

版权所有:北京一六一中学 | 本站支持IPv6访问 | 技术支持:智慧创星
京ICP备1304667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397号